湖南新化紅茶為“湖紅之源”
11月30日上午,湖南茶界專家在新化縣奉家鎮(zhèn)渠江源召開“新化紅茶為湖南紅茶之源論證會”。會議認為,新化紅茶具湖南紅茶源頭之實,具發(fā)展產業(yè)的基礎與長遠規(guī)劃,為傳承“湖紅”基因,建議確認新化紅茶為“湖紅之源”,讓新化茶文化賦能品牌發(fā)展。
會議由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周躍斌、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支部書記、研究員李賽君、研究員粟本文、湖南農大教授沈程文、中國茶業(yè)商學院執(zhí)行院長歐陽道坤、湖南省紅茶產業(yè)促進會會長伍崇岳等人員組成論證專家組。湖南省供銷合作總社黨組成員、理事會副主任楊利凱,省農業(yè)農村廳黨組成員、副廳長唐建初,湖南省農業(yè)農村廳種植業(yè)處二級調研員丁偉平、張陽華,湖南省茶業(yè)協會會長周重旺、秘書長王準,婁底市農業(yè)農村局黨組副書記、副局長黃建明,新化縣人大黨組書記、縣茶產業(yè)發(fā)展領導小組組長姜世星出席。
姜世星就新化紅茶歷史文化與湖南紅茶的淵源做主旨發(fā)言,與會專家根據歷史資料做內在邏輯分析認定,周躍斌代表專家組發(fā)布論證結論,唐建初、楊利凱表示認同。
論證會就新化紅茶的歷史達成共識。首先是時間維度的歷史性。從源頭說,新化產茶源于東晉,興于唐,盛于宋,渠江流域為明清兩朝貢茶產地,貢茶歷史超520年。據《中國厘金史》載:清咸豐四年(1854)廣東茶商深入湖南各地倡制紅茶,新化分2卡,且于清光緒初年(1875—1886)實現紅茶出口,每年出口約90萬箱,達到史上高峰。又據王彥《新化之茶》載,新化歷史最盛時期產茶約3萬擔。尤其1915年、1933年,楊木洲寶大隆等幾家茶行所產新化紅茶,參加美國芝加哥舉行的萬國博覽會,其寶大隆“雀舌”“珍寶”紅茶分別獲“巴拿馬金獎”和優(yōu)質產品獎。
其次有著空間尺度的關聯性。新化縣以“茶”字命名的地方多達51處,楊木洲大茶市為新化茶道最重要的起始點;至明代嘉靖二十二年(1543)在新化蘇溪設巡檢茶稅官廳,額定每年收茶稅銀3000兩,蘇溪關為新化與寶慶全境茶葉運輸的必經之路,全縣茶葉在此課稅出關,尤其新化群山逶迤,最高點九龍峰海拔1662米,屬湘中最高峰。40余座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,組成宏大山體,橫亙湘中,連綿百里。優(yōu)越的自然環(huán)境,為野生茶樹生長提供了有利的生態(tài)條件。致使新化成為茶馬古道的貨源地和始發(fā)地。
還有產能量度的主導性。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,據朱先明《湖南茶葉大觀》載:新化1990年有茶園面積11.42千公頃,占湖南省茶園面積11.91%,居全省第4位;茶葉產量10930噸,占全省茶葉產量14.79%,居全省第3位;其中紅茶產量9161噸,占全省紅茶產量34.10%,居全省第一,且擁有新化茶廠和爐觀茶葉科學研究所。茶葉種植面積、產量均達到高峰。特別新化是目前湖南紅茶的核心產區(qū),并已形成紅茶產業(yè)集群,發(fā)展?jié)摿薮蟆#罱ㄩL)
來源:紅網時刻
本文標題:湖南新化紅茶為“湖紅之源” - 茶葉新聞_中國茶葉新聞_國際茶葉新聞
本文地址:http://m.qxesq.com/zixun/xinwen/16884.html